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道真:千年党参下“山”记

发稿时间:2023-08-08 12:31:03 来源: 天眼新闻

一场夏雨后,天空放晴。山风拂面,阵阵清凉。


(资料图片)

站在半人高的绿苗间,村民罗建思弯下腰去,双手扯除杂草,好让党参苗长得更好。他的眼前,藤蔓交织如密,半圆的叶面上静躺着晶莹的水露珠,枝繁叶茂间盛开小小的花骨朵,随轻风摇曳。

继前几年栽下的10余亩后,去年栽下的3亩多党参苗,长得喜气洋洋,到明后年便可初采挖了。

但日常的除草管护,一点儿马虎不得,人哄地皮,地哄肚皮,要想获得高产丰收,就得汗滴禾下土。

这段时间,罗建思一有空就往人迹稀少的高山上跑。人工种植党参,一般三年时间才能收成。他说,每亩总投入约5000元,三年后亩产2000斤左右,随行就市,市场价格就像天上的云在变来变去,卖鲜党参按最低10元算,毛收入2万多元,均分三年计,每年每亩有5000元左右纯收入。

“划得来,还是有搞头的。”罗建思的喜悦笑在心里露在黑黑的脸上。

指着成行成行的党参苗,这位勤快的庄稼汉说,党参全身是宝,地下的根卖钱,结出的果作种子卖钱,每斤要卖400多元钱哟。

罗建思说,这里原本是一片撂荒地,人们外出打工去了,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培训种了七八年时间,种了又挖挖了又种,一块地一块地的轮换,一年一年的都有收入,全家每年有七八万元呢!

紧邻的一片长势良好的参党,是村民罗波家今年年初才栽下的,要待三年后方可采收。而旁边用竹枝撑起的三年前种下的另一片党参,藤蔓叶黄已结出果来,这表明长在地下的党参已经成熟,今年秋天即将采挖。一边新栽希望,一边采挖卖钱,脚下的土地总在阳光雨露间轮回丰收。他是村里种植党参的能手,20来亩山地,靠种党参一家三口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一眼望去,罗建思的身后,好大一片绿。这里是道真自治县阳溪镇阳坝村1300米海拔的盐进坝高山,山山岔岔绵延一带种植着党参,人称“万药山”。阳溪镇镇长陈斌介绍,全镇种植党参的群众有2000多户,种植规模7800多亩,产值达9000多万元。

在当地村民眼里,党参就是一个“宝”。这些年,靠着种植党参,不少村民脱贫致富走上小康,而今又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这个“宝”生长环境有点儿特别。道真地处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全县土壤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在海拔1300米以上地区,由于冲刷沉积,谷地深厚肥沃,陡坡、山脊、山顶则浅薄贫瘠林地腐质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这成就了道真成为贵州省中药材主产区,有药材上千种,资源量大,素有“黔北药库”之称,境内主要有玄参、洛党参、金银花、天麻黄连、柴胡、红豆杉、黄柏、白芷等。其中,尤其是洛党参的核心区阳溪镇、洛龙镇一带,其耕作土一般为黄壤、紫色土,土层深厚,耕作层在40——80厘米之间,土质松软是党参理想的生长环境。

道真党参又名洛党参,因主产区原属洛龙区而得名。这是一种桔梗科党参属植物,以根入药,有补脾养胃、益气、生津、清肺、止渴作用,是道真独有的道地中药材。其特点是不硬芯,具韧性不易折断,营养丰富,药效优良,有“土人参”之称。可入药可食用或生产保健品,还可作食品添加剂或饲料添加剂,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让道真党参真正有“名份”的是在半个世纪以前。据资料记载,1964年,洛党参参评全国广交会,名列全国党参第三名,与潞党参、纹党参齐名,入列中国药典名录,成为全国有名的三大党参之一。20世纪70年代前,洛党参处于野生状态。20世纪70年代初期,道真在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展人工有性繁殖栽培。1997年,道真对洛党参进行鲜和干制,形成精包装系列产品。2005年,洛党参大量出入市场。2014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洛党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而真正让洛党参成为产业是在这十来年间。据阳溪镇林业站老站长李开华介绍,道真阳溪一带,生态环境优良,古来至今千百年来的深山老林里,就生长着野生党参,长在深闺人未识,当地人只是挖来做药用或食补,在赶集时当作普通的食物临街摆摊卖,换几个盐巴钱而已。从1998年西部大开发开始,政府有组织地开展试验培育,走科学发展道路,慢慢地,洛党参走出深山,走下大山,走进田间地头,走向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之路。

多年从事中药材生意的道真玄阳药业公司负责人李家群告诉记者,早些年间,人们从深山里挖野生的党参,每年收购的数量超不过4000斤。而今,公司每年收购的党参超过130吨,市场价格一路看好。

这几年,借力全省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东风,道真自治县委、县政府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之一,出台《道真自治县中药材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明确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覆盖全县15个乡镇(街道办)、91个村居,带动种植户9000多户,一举成为贵州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到目前,全县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0余家,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规模较大企业有天豪民族药业、四季长青药业、众恒药业公司、千山药业等。

在产业发展进程中,道真注重产业发展模式、完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药旅结合、药膳康养、药养结合、药饮结合等形态,全县以党参、花椒、金银花钩藤等大宗产品为代表,采取鲜、干货直接出售方式,带动群众增收。据了解,在县财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每年预算3000万元中药材产业发展经费,同时整合相关项目,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争取上级扶贫资金银行信贷支持,撬动社会民营资本,保证产业发展投入,保障产业发展。

“围绕一库、一区、二园、二带,即建立1个500亩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库,开发1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中药材文化旅游区,形成2个中药材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2个地域性种植带工作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质量为根、服务为本,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建立‘资源—产品—消费—资源再生’的循环流程,通过发展道地药材生产、野生药材驯化栽培、民族药材潜在优势的品种种植等方式,扶强龙头企业,建成规模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强竞争力,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道真自治县副县长骆科生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王其伦

编辑吴浩宇

二审黄霞

三审唐正平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琼ICP备2022009675号-32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